1. 主页 > 天珠

天珠:神秘起源与文化传承

在喜马拉雅山脉的两麓,流传着一种被称为“瑟”(dZi)的古老珠子,如今被人们尊称为天珠。这种珠子不仅因其自古以来百倍于其他珠饰的价值而备受尊崇,更因其神秘的起源、难以复原的工艺流程、难以解读的图案意义和符号象征,以及在信徒心目中巨大的宗教能量而被视为古代珠饰中的至尊。天珠的价值并非仅由今天的收藏家和信徒所认同,早在《新五代史》和《新唐书》中就有关于天珠的记载,足见其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

然而,天珠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有其特定的文化和宗教背景,以及技术的可能性。就制作技艺而言,天珠属于古代蚀花玛瑙的一种,这种在天然玛瑙上施加人工图案的技术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600年的印度河谷文明,距今已经有超过4600年的历史。从历史编年来看,这些与天珠制作技艺相关的珠饰横跨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涵盖了不同的历史情境和宗教背景。地域分布方面,与天珠制作技艺相关的珠饰不仅遍布沿喜马拉雅山两麓的中亚细亚、印度河谷、南亚次大陆,还延伸至东南亚,其空间跨度覆盖整个亚洲,甚至远至北非的埃及也有出土。这种分布广泛性显示出天珠在古代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尽管天珠一词与藏民族联系紧密,但从零星的文献记录和大量的实物资料来看,天珠的出现远远早于吐蕃民族(藏族)的兴起,也远远早于藏传佛教。最初的天珠与吐蕃民族和藏传佛教无关,但最终却被这个民族赋予了他们所信奉的宗教和法力,并虔诚地继承下来,世代相传、珍爱和供奉。在藏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浸淫中,他们对几种特定材质的珠子产生了珍爱,如珊瑚、绿松石、琥珀、砗磲和玛瑙。然而,由于文化的原因,这些珠子在经过藏民族长期穿戴后被称为“西藏珊瑚”或“西藏天珠”。而天珠最初的背景则隐藏在那些文字缺失、被人遗忘的隐秘之地,遥远的、难为人知的失落的文明。

对于今天的汉人而言,“天珠”一词的含义比藏民族所称的“瑟珠”更为狭窄,大致只指藏民族最珍爱的“纯瑟”(至纯天珠)。而藏族群众所谓的“瑟珠”内涵则相对宽泛,除了至纯天珠外,他们还将其他与天珠工艺和材质相关以及一些天然缠丝纹样的珠子都称为“瑟”,只是不同类型的瑟珠有不同的前缀或限定词。为了保持所使用名词的一致性,我在书中叙述西方藏学家的研究时,将天珠称为瑟珠。因为他们的研究从未使用“天珠”一词。

对于天珠的深入研究始于20世纪初的西方藏学家。其中以英国的威廉·托马斯、麦克·阿里斯、意大利的朱塞佩·图齐、法国的罗尔夫·阿尔弗莱德·石泰安为代表人物。他们对天珠进行了最早的研究,将天珠按照藏语发音称为“瑟”珠。天才的捷克藏学家勒内·内贝斯基·沃科维茨和美国的大卫·艾宾豪斯与麦克尔·温斯腾在对天珠的调查和分类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奠定了今天人们对天珠的理论认识基础。这些学者对天珠的研究并未止步于对工艺和分类的理解,他们还试图探寻其背后的文化和宗教意义。

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天珠并不仅仅是一种贵重的饰品,更是一种承载着深厚文化和宗教意义的符号。在藏族信徒的心中,天珠具有巨大的宗教能量,被视为神圣之物,用于护身、辟邪、治病、装饰、交换、等级区别和财富象征。这种对天珠的深厚信仰源自于其神秘而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图案符号。

综上所述,天珠不仅是一种贵重的饰品和工艺品,更是一种承载着深厚文化和宗教意义的符号。它的神秘起源、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图案符号以及在信徒心目中的宗教能量都赋予了它超越物质价值的文化内涵。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研究和保护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是探索人类历史和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传承和弘扬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责任所在。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tianzhuwangchao.cn/tianzhu/138.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禁止复制哦

如需复制请加VIP会员

×